教育理念

 

首頁 
個人資料 
教育理念 
儲訓省思 
週主題報告 
師徒實習 
校務發展計畫 
其他:成果發表 

 

我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圖

 

壹、前言                                         05 王巧媛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者,長善而救其失也」,教育的核心任務是使學生向「善」發展,止於至善。教育,在培育人才,人才則決定國家社會的未來。在此知識經濟的時代,及後現代多元的社會,教育要有方向,要能掌握核心價值,培育多元、創意、合作、尊重、關懷、理性、身心靈整合發展的健康公民,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身為擔負希望工程重責大任的教育工作者,當將熱誠與理想化為具體行動,讓學生、社會、國家邁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貳、我的教育理念背景分析

教育是一種價值創造與傳遞的歷程,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教育相關理論的素養

,才可能獲得靈敏的頭腦與清晰的心靈,具備正確思想、態度與方法。教育目標需要哲學的指引,課程發展與教學方法需要知識論與心理學的理論基礎,訓輔的實施需要道德哲學、心理學的理論依據。例如從社會學的觀點,教育除了充分實現自我之外,更要能成就社會的進步,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強調社會互動學習,個人與環境互動以建構個人知識。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從心理學的理論,可以得知國中階段的孩子的行為的特徵、認知發展與道德發展的階段,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理論可以幫助個人做最有效的教育決策,安排適當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適性發展。

    從個人的教育經歷背景及多年教育實務經驗,融合理論與實務二者的相互驗證過程,慢慢形成所謂的實務理論,以應用於教育的現場。而理論與實務二者融合的運用,時時刻刻把握教育的本質,以合乎認知性、價值性、目的性的規準。國家教育改革的政策與臺北市教育發展綱領與願景目標,則作為個人現階段從事教育工作依循的首要任務。

參、我的教育理念--把每個孩子帶上來

首先,參照臺北市教育發展主軸與理念取向。臺北市教育是以「全人教育、生命教育與終身教育」為發展主軸,以「精緻教育為核心,潛在課程半徑,畫出人性化教育的同心圓」的理念取向,以實現優質教育、卓越教育、精緻教育、創新教育的願景。

其次,依據教育基本法。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措施、教育活動安排,均以學生為依歸,使每個學習的主體,都能在公平正義的起點上,經過因材施教的過程,終而實現人盡其才的理想,我的教育理念是把每個孩子帶上來。

一、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三個重點

(一)以發展多元智慧觀點為基礎,提供多元價值的教育活動,培育多元菁英。

(二)以養成生活知能為中心,兼重人文關懷與與科技素養,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三)以全人發展為目標,經由完全學習的歷程,使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

 

 二、要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就應經營優質學校,其積極的六個作為包括:

(一)提供公平正義的教育機會。

(二)規劃適性發展潛能發揮的環境。

(三)創造豐富而多元的學習內涵。

(四)提倡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五)培育知性與感性兼重的國民。

(六)提供純淨化優質教育環境,改善教育軟體與硬體設施。

 三、實踐教育核心理念的協力原則

    教育事務是眾人之事,教育基本法明訂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因此,學生的重要關係人共同為孩子的未來發展負起責任,才能發揮1(學校)+1(教師)+1(家長)+1(社區)>4(教育效果),教育的列車要啟動有賴於學校、教師、家長、社區四個輪子的攜手合作,形成共好團隊。

 

四、以圖呈現我的教育理念(如附圖)

(一)校長的領導:校長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來領導,實施趨勢領導專業領導整合領導及道德領導。

(二)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的計畫與執行,重視學生潛移默化過程及期待其能完全學習,適性發展。

(三)教師的教學:專業教學、效能教學、經營活力班級,成為現代良師的典範,成為5E教師:

1.      EXAMPLE 2.EXPERIENCE 3,ENVIORMENT 4.EXPLANATION 5.EXHORTATION

(四)行政方面:E化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理、知識管理,提升行政效能。

(五)家長的熱心參與多元參與正向參與。

(六)引進社區資源,促進社區發展。

(七)以生命教育為主軸,建立學生的核心價值:多元、創意、負責、合作、尊重、關懷、理性及公民責任,

(八)透過體驗學習,身心靈能夠整合發展

(九)教育目標是學生全人發展成為多元菁英,成就和諧社會,造福人群。

 

肆、學校經營目標

一、共享共榮的經營理念全是贏家的學校。

二、落實研究與評鑑考核追求卓越的學校。

三、主動敏捷的學校行政建構績效的學校。

四、發展學校的本位課程建立精緻的學校。

五、善用科技與知識管理前瞻創新的學校。

六、形塑優質的校園文化營造溫馨的學校。

七、激發教師的專業熱忱敢於夢想的學校。

八、觀照學生的多元智慧成就自信的學校。

九、規劃安全純淨的校園塑造優質的學校

十、運用豐沛的社會資源融合社區的學校。

 

伍、行動策略

一、共享共榮的經營理念全是贏家的學校

(一)學校如大家庭,每一個成員均是生命共同體,建立共享願景。

(二)校長引導教師、行政、家長、社區,攜手合作,建立共好團隊。

(三)運用整合領導,使學校內分立組織,能相互依存,並能保有各自的特色。

 

二、落實研究與評鑑考核不斷成長的學校

(一)進行行動研究,針對課程、教學、教育行政等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共建一個合理的學校教育實驗環境,本土化教育實驗設計,使教育理論與實務相驗證,促進教育的進步。

(三)藉由科學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評鑑指標,對於行政與課程教學,進行內部及外部的評鑑,精益求精,止於至善。

 

三、主動敏捷的學校行政建構績效的學校

(一)重視廉潔、正直、真誠、主動、敏捷的服務態度。

(二)講求績效管理,追求時效與品質。

(三)以服務代替管理,以協助代替責難,發揮行政效能,以行政支援教學。

(四)以任務編組團隊,加強橫的連繫,破除處室本位主義。

 

四、發展學校的本位課程建立精緻的學校

(一)重視潛在課程,結合活動課程與正式課程成為完整的課程體系,豐富學生校內外生活經驗的學習。

(二)融入社區意識、社區文化、新興議題以結合學校課程與社區生活,提供學生完整的學習經驗。

(一)建立策略聯盟的關係,與社區機構合作,建立學校特色,以主動、多元、互惠的精神,以有效提升學校及社區的附加價值。

 

五、善用科技與知識管理推動前瞻創新的學校

(一)行政管理資訊化、科學化,以有效的提升服務品質。

(二)充實學校軟硬體設施,以利資訊融入教學,提升教學品質。

(三)提升師生資訊基本能力,透過網際網路的聯繫,掌握時代脈動,與世界接軌,開拓全球性的教育視野。

(四)建立行政資料庫與教學資料庫,提供知識分享的平臺,創造學校知識資產。

 

六、形塑優質的校園文化營造溫馨的學校

(一)發揮親和力,關懷同仁;建立溫馨的師生關係,激勵學生提生自我期望。

(二)暢通溝通管道,以開闊的心胸,開明的作風,接納建言。

(三)建立學校本位的經營模式,依法行政,並兼顧法理、人情。

(四)落實校園關懷倫理、正義倫理、批判倫理的學校倫理。

 

七、激發教師的專業熱忱敢於夢想的學校

(一)尊重專業自主,重視專業倫理,提升專業知能形成專業權威。

(二)營造團隊學習氣氛,建立專業成長機制,鼓勵教師專業成長。

(三)建立教師同儕教學視導制度,增進教師的教學及班級經營能力,提昇教學效能,維護學生的受教權。

(四)鼓勵教師教學創新,合作行動研究,經驗分享,形成夥伴關係。

 

八、觀照學生的多元智慧成就自信的學校

(一)提供多元學習的環境,實施多元化教學與評量。

(二)開設多元化的社團,讓學生能多方體驗與探索,啟迪多元智慧。

(三)規劃三年一貫,統整全方位的學藝活動,提供各種才藝展演的機會。

(四)提昇學生資訊及語文能力,兼備人文與科技素養,使其能立足本土又能放眼天下。

 

九、規劃安全純淨的校園塑造優質的學校

(一)規劃安全校園,建立校園安全巡查機制與危機管理機制。

(二)規劃人文校園,孕育歷史文化,涵養人文氣息。

(三)規劃藝術校園,營造美觀舒適與創造學校特色文化的校園。

(四)規劃自然校園,重視環保與生態教育,營造綠色校園。

(五)規劃科技校園,充實軟硬體設施,創造無障礙的溝通環境。

 

十、運用豐沛的社會資源融合社區的學校

(一)建立學校、教師、家長教育夥伴關係,促進親師良性互動。辦理親職教育提升父母效能。

(二)開放家長參與學教育事務之機會,引導正向及多元的參與。如義工制度、參與學校各項活動。

(三)形塑學校形象,與社區、機構、媒體等建立良好公共關係。主動瞭解社區特性並參與社區活動,進而整合學校社區家長資源,使社區與學校共榮成長與發展。

 

 陸、結語

    教育不是萬能,教育也不是無能,教育是無限的可能。「今日教育,可以預測明日的社會遠景」,辦學時,將秉持以學生為主體,家長為顧客、教師為靈魂,學校為搖籃的精神,並掌握「學生第一、專業至上、家長參與、行政服務、社區認同」的全方位原則,以務實的態度深耕勤耘,戮力以赴,使教育的可能在每個孩子身上開花結果。


 

[首頁][個人資料][教育理念][儲訓省思][週主題報告][師徒實習][校務發展計畫][其他: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