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省思

 

首頁 
認識我 
教育理念 
週主題報告 
師徒實習 
校務發展計劃 
總省思 
心靈點滴 
連絡 

 

總 省 思

 九十二學年度北市國中候用校長儲訓班總省思報告
   
                                                   93a09 吳順來 

壹、前言

首先感謝為期八週的儲訓班課程,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及教師研習中心各位長官的費心安排下,能夠與十五位夥伴在一起學習、生活與觀摩,相互合作成長,同時,也要感謝服務學校同仁們的代理職務,以及不斷的鼓勵,才能讓我全心全意的,無所牽絆的完成儲訓課程;而今即將結束為期八週的儲訓課程,更讓我從內心引起無比的感激與懷念,相信這是一生之中難得的機會,我將會永記在心,學成之後,必定善加發揮所學,並帶著這份感恩的心,更加倍的努力以赴,全心的奉獻與回饋教育工作,以盡一己之力。

貳、課程規劃

一、本次儲訓課程的規劃,可說兼具全方位的考量,包含教育理論與實務,從自我管理到他山之石的標竿學習,課程內涵主軸有自我管理、教育理念與政策、行政領導、課程與教學領導、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管理、卓越學校等八個向度,分配於各週實施,並在各週課程內安排領導哲學以建構我們基本理念,師徒實習增進我們實務經驗,以及週主題寫作與報告,培養訓練我們powerpint製作能力及實地報告演練的寶貴經驗,且最重要的是透過資料蒐集彙整與彼此交流互動,更強化建構每位夥伴的核心價值理念。

二、本次儲訓課程的另一特色,除了中心精心規劃慎選指導講座教授外,更聘請了八位駐班師傅以及十五位駐校師傅,關照與指導我們生活及學校經營實務面的學習,還有利用晚間期間,安排與長官有約,進一步了解當前教育政策,其動用人力之龐大,層面之廣,真叫人敬佩。

三、為期八週的精緻、優質、卓越、創新儲訓課程,誠如教育局二科樊科長代表局長主持開訓時,期勉夥伴云:今天大家有如上山學習屠龍刀法,學理固然重要,但無法應付山下真實的情境,也是無意義的,因而一定要理論與實務結合,才是最重要的,並期許大家能夠蛻變與脫胎換骨。同時,中心劉主任期許大家:「絕不會讓大家入寶山,而空手下山。」另中心研究組長蔡博士提出儲訓班課程設計的理念,並以伊莎貝拉蝴蝶為例,提示大家蝴蝶生命雖短暫,但影響力卻非常大,借以引申蝴蝶的蛻變,就像是校長的蛻變。

同時引述儲訓課程,誠如一扇窗,受完訓後打開這扇窗,將可通往學校領導人的大門。

課程心得點滴

「團隊學習」是由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游玉梅副主任擔任講座,游玉梅副主任透過精巧的powerpint課程講授,以親切而生動的肢體表達,加上團體動力的帶動,巧妙的手法運用而形成了團體的初體驗;使大家受益良多,也了解到「全心投入、熱忱參與、無私分享、彼此尊重」的真正意涵。從「小小故事的啟示」、「小小活動省思」、「團隊概說:What&Why」、……到「增進團隊效益的法則」、「組織的轉型與個人行動方案」;配合理論與實際運用,讓我們體會到在一個團體中「可以不同意別人的意見,但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如果有兩個人的意見相同,那麼有一個人一定是多餘的。」

知性雖是重要的,然而感性帶領我們走過無數抉擇,是不可或缺的。八成的成功是靠EQ,不是靠IQ,因此,團隊學習一定要從自我開始,游副主任特別透過「三個和尚」故事的影片觀賞,希望我們能啟發大家對於團隊能深切的體認。

    更提到衝突管理可縮短風暴期,合作才會產生創意;危機就是轉機,而團隊體驗可以製造小成功,累積每一個小成功後,會成就大成功。我們在團體中了解自己才能同理別人,一個人的潛力無窮,許多沒有被開發出來,彼此就是不同,相互要珍惜且一起克服阻力。游副主任以七小時的課程,全心的帶領我們團隊,特別將課堂精要摘錄如下:

一、組織就是一群平凡的人,想做不平凡的人,想做不平凡的事。(彼得.杜拉克)。

二、組織的核心能力來自(一)團隊學習、(二)再學習的能力。

三、優質團隊的形成是(一)目標共計(二)成員分享、(三)承擔責任、(四)學習成長。

四、魚市場中12位魚販的創意無限-員工樂意、顧客滿意、組織獲益的共好。

五、領導者要能不斷釋放善意,建立課程與教學等各類型學習型組織,輔以教導式之行政領導,才能符合教師樂意、學生與家長滿意、組織獲得最大效益。

六、人的思維常常是,從頭到腳的距離是最長的。

「優質學校經營理念與策略」課程,由張明輝教授主講,張教授於出國前,仍願意撥空爲我們授課,精神實在令人感動,張教授認為優質教育是一種紮根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都能就其資質,盡其潛能的發展,促使學生的「潛能性」成為「實在性」。

優質教育的積極作為包括:(一) 提供學生適性發展及潛能發揮的環境,(二) 提供公平正義的教育機會(三)創造豐富而多元的教育活動(四)提倡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五)培養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國民(六)提供一個淨化的優質環境

     在軟體方面:教師應接受學生個別差異、允許落差、鼓勵學生自我成長、啟迪學生自律及自我成長。

     在硬體方面:重視「境教」,提供完善及充足的教學設施,加強「潛在課程」使學生學習歷程優質化。(吳清基,2003)                          

    張教授強調營造優質學校必須透過「知識管理」,而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在組織中建構一個量化與質化的知識系統。組織的資訊與知識,透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創造等過程,不斷 回饋至知識系統內,形成永不間斷的累積個人與組織的知識,成為組織管理與應用的智慧資本。而且針對知識管理的特色:創造組織新競爭價值、增加組織利潤、降低組織成本、提高組織效率、建立分享的組織文化。理論實際運用到學校的經營上。

「優質學校經營理念與策略」課堂精要摘錄:

一、優質學校就是能實踐「優質教育」理念與實際的學校。

二、「老師要找到每一個學生的亮點、優點,適性發展」

三、優質教育指標是結合學術與實務界之產出指標,做為校務發展之方向。

四、主任把事做對就好,校長則要做對的事。

五、績效管理可採用360度評估,並引進平橫計分卡。

六、行政管理中之知識管理分為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的知識管理與分享,並期待能達到六個標準差之精準。精緻教育的延伸,即優質化。

「時間管理研究」為黃金階梯管理顧問公司張德光顧問講授,首先以時間管理的困擾引入:1.每天都有處理不玩的事,常常許多重要不急的事後都變成重要又急的事!2.因開會而將應做的事順延。3.事情若需在同時間緊急處理時趕到雜亂。4.會議時間普遍太長。5.時間永遠不夠用。6.突然緊急事件,打亂原有行程規劃。7.因行程趕,偶而與客戶約定時間遲到。8.生活在每日加班工作及回家休息中度過,很少能安排其他活動。9.如何把許多事情分為重要及急緩。

    時間是甚麼?以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詮釋---及時行樂。又以宗教詩篇來看,時間對神並無意義,但對人卻是有意義的,如同第四度空間一般。

    時間需要計畫來過日子,並以智慧行之。藉由已逝歌手薛岳的『如果還有明天』詮釋對時間的管理意涵,實令人感受良深。強調屬於你自己的才可能管理,而時間是否屬於你可管理的,完全視你自己對時間管理的認知。以360º利益關係人的期望,提出『以終為始』---只有將其拉回現實生活來實現,才能成為往生時的讚美詞。並能夠找出七位最希望給自己讚美的關係人,為你寫出對自己的使命宣言。將會成為你一生努力追求的價值觀。時間管理是擔任校長的一門重要功課,

很多事情的發生常常不是在計畫之中,時間無法逆轉,「忙」是「心亡」、「盲」是「目亡」,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想想時間真的屬於你的嗎?無法預料時間有多長時,你如何去管理?如果每一天都重複你會怎麼過?

    『今天時間暫停』影片,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日子每一天都重複,擬將會怎麼過?時間的利用在於取捨與計畫,花最少的時間做最有效的事,找出共通性而花主要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方向、目標比速度更重要,舉了富蘭克林云:若是一艘沒有目標的帆船,縱使是順風也是多餘的。也提到『人生只有一回,何不放手去追夢』,最後以彼得.杜拉克管理學大師的話做結語:『你對社會所能留下的饋贈是甚麼?』

    「時間管理研究」課堂精要摘錄:

一、時間管理不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二、變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三、努力只能帶來有限的收獲,而卓越的見解與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會有高度的報酬;人生只有一回,何不放手去追夢。活在當下珍惜每一霎那。

四、教育的3P是計畫、準備與教育。

   「情緒管理研究由國立台灣藝大教育學程中心顏主任若映講授,提到如何觀察自己的情緒?情緒是什麼?有哪些情緒?它從何而起?它有何影響?它如何消失?

   顏主任同時以自創的散文詩說明「情緒管理」:

「情緒由微細的概念構成,經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導因於錯誤的概念連結,若未於初始時洞悉錯咎;

被察覺時已如烏雲籠罩,唯有等待風清雲淡之時;

                     方能見生命的無雲晴空。」

特別提出適當管理情緒是:1.別為小事抓狂。2.不追隨、不抑制情緒。3.活在知覺中,勿困情緒中。4.凡事成之於人,結果看天。

顏主任特別引用「心靈真情書」一書作者莊胡新浩書中的話來談「如何突破與超越」- 面對可以解決的問題,鼓起「勇氣」,「突破」自己的習性與能力的瓶頸;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習「智慧」,「超越」自我認知,獲得心神寧靜;磨難不是來阻礙你的人生,「它」只是用不遷就你的型態展現來關懷你,為的只是增加你在人生路上所不足與欠缺的能耐。

    顏主任擅於在演講中引用故事,今天也是如此,他引用蛇窯情話—「成之於人,結果看天」及「自在的推銷員」等。無論是在爐中燒的陶胚,抑或是在人世間的做人處事,儘量讓每一個都有用,讓一切都歡喜。「世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理安定、心靈安頓,何處不『自在』。」- 藏一真情話

    「情緒管理研究」課堂精要摘錄:

一、情緒管理-風清雲淡,從光明面看事情。

二、換個角度想,將另有一片天。

三、不延伸過去,招引未來而掌握(活在)當下,珍惜每一霎那,是情緒管理最佳的策略;人生只有一回,何不放手去追夢。

四、不怕干擾、不受干擾,就沒有干擾。

五、情緒管理-風清雲淡;從光明面看事情。

六、承擔的任務重要到讓人生死相許。

七、我的人生或許有過遺憾,但也從此燦爛。

八、慈眉善目是愛,金鋼怒目也是愛。

九、不要拿石頭來絆倒自己,也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十、總是要將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領導哲學」由臺灣大學黃光國教授主講『王者之道』-法、術、勢三個向度出發,假設性的「性惡論」,輔以健全的體制與規範;就王者之道提出其看法道家--道,儒家人道,法家公道作論述,惟獨推崇法家之「因道全法」,公道是公平法則。

一、領導者的權力基礎有專家的信賴權、知識權、合法權;還有酬賞權與強制權,挾其二柄,德、刑是也。

二、我願意承諾願負全責,責任倫理與信念倫理。

三、領導者的基本修養:(一)虛靜之心。(二)情緒管理-憂患意識,顫顫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三)真刀比武-危機意識。(四)掌握時機、貴人相助。(五)雙刃之劍-有前有權時,怨人生、笑人死。兼顧組織目標與公道法術。

四、最後提到民粹化:價值混淆,不尊重專家與專業。

「績效管理研究」由利百加管理顧問公司戴秋芸總經理講授,主要介紹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組織中的應用,平衡計分卡(BSC)是一個策略管理工具,以平衡觀念把企業願景與策略轉換成目標與量度;透過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構面,來衡量組織的績效,BSC管理系統推行九大步驟:1.策略規劃與確認使命、核心價值與願景2.確認策略主題、建立共識3.設定策略目標4.製作策略地圖5.確認績效指標6.訂定行動方案7.向下溝通、達成共識8.連結組織、團隊與個人關鍵績效衡量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9.績效評估追蹤與調整。

績效管理研究」課堂精要摘錄:

一、安逸足以枉生。如何辨識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

二、放在孩子心中的核心價值是對內人的進修、物的管理;對外服務,讓孩子樂於自主學習、持續與永續學習是領先指標,但更要具體。

三、由策略管理到策略創新;學習太慢就跟不上了。

四、BSC是具體的目標與量度,目標訂來超越(高標的合理標)

五、第二次作業會不會比第一次,流程短一點、資源少一點、效率高一點、品質好一點。

六、教育不是比別人好,是除了我們好,別人也都好的共好團隊。

七、確認顧客需求、創造顧客需求進而滿足顧客需求。

八、有申訴才有補救,也會有下次的創新(改善)。

九、策略管理大師 Michael Porter 認為:1.策略是差異化2.擁有不同的價值鏈(Value chain)3.取捨(Trade-off)4.整合(Fit)5.持續性--創造力與複製力不可偏廢

十、管理的真正工作,是將複雜(Complexity)和專精(Specialization),變成績效。

     學校行政領導研究」---讓孩子歡喜學習快樂成長為曾校長憲政主講,曾校長以現實的教育面來談學校行政領導,就如同講授題綱希望讓孩子歡喜學習快樂成長,整體課程內容,輕鬆中帶有使命感,尤其可貴的是曾校長播放了幾首與鄭智仁合唱的歌,真令人感動。課堂精要摘錄如下:

一、香港做沉香香噴噴、長廷做首長長長長。

二、黑幼龍的30個人生智慧-破局而出。

三、留住孩子最純真的笑靨。

四、教師專業評鑑與成長,猶如照鏡子,檢視自我改善的空間。

五、生活的藝術在於有人願意分享,有人願意合作。

「教育的理念與發展」黃炳煌教授講授,課程精要摘錄:

一、以人文本,以學術為核心,引領向上、向善發展。

二、教育願景要以別出新裁的創意,吸引大眾得注意力。例如宗教學校提出教育的願景為「德、智、體、群、美、靈」

三、只會照顧自己人是首長的缺憾,應力拔有才能的人為教育服務。

四、老師嘲笑與挖苦學生的風氣不可長;勿以小人之新度君子之腹;教育要看得廣,看得遠。

五、如果有一位學生,下課前5分鐘,還想要進教室聽課時,可能的狀況是認真得連5分鐘都捨不得放棄的學習精神啊!

六、螃蟹同籠,向外爬出時會爭相牽制的歪風,不是在爭第一,而是在爭自由。

七、教育的理想事由感覺、感知到感動。

八、教育如點燈,啟發後自燃。

九、提升國家的競爭力,追求品質與品味,不要做有錢的窮人。

十、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不怕不夠進步,只怕不求進步。

十一、    家長會對校務可以參與,但不可以干預。

十二、    悲觀者只看到機會前面的問題,樂觀者卻能看到問題背後的機會。

十三、    不要跟他人搶空間,而要自己創造空間。

十四、    領導方式三等級是騎馬趕馬式、火車頭式和交響樂團的指揮式。

十五、    不可有傲氣,但要有傲骨;教育不只要規格,更要形塑風格。

十六、    教練與選手各司其職,教練的專長不是要和選手比成績。

十七、    最聰明的主管都願意跟隨,您就是好的領導人。

十八、    好球留給對方,壞球留給自己來栽培。

十九、    教育本相通示例;臺語『舌』是日文的「」,臺語『加』是日文的「」,   臺語『宇』是日文的「」,臺語『毛』是日文的「」,臺語『禮』是日文的「」。

二十、    好的領導者重在提問,而不是一味解答。帶著問題來,反思更多的問題回去(點燈)。

「教育行政法令研究」由警政署政風室刑泰釗主任講授,是教師法律手冊的主編,對於學校教育行政法令頗有深究,本堂課程精要摘錄如下:

一、校園意外事件重在正當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正當指公加的利益,教育的目的;必要指限制是必要的;合理指手段是合理的。

二、實驗室、運動場與社團活動等動態教學活動的實施,較易產生可預見性的意外危險。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時就有責任。有反應,不處理就有責任。

三、有的意外雖無學校無關,但學校殆於處置致危安擴大時,學校就有責任。

四、發生意外,先釐清法律關係,不亢不卑再表態。腰要彎、頭多點一下,但立場要有定見。

五、學校發生意外,善盡通知的責任有監護人、醫療單位、司法單位及上級主管監督人等,如屬重大,儘量輔以書面舉證。

六、老師不在場應具正當理由,一般而言,16-20歲較具獨立照顧自己的能力,12歲以上視為意識可以,12歲以下不可棄危險於不顧。故生活教育指導,高中偏向強力宣導,國中小則務必在場。

法制上大學教師享有「學術自由」權;而國中小教師則享有「專業自主」權;故學校具有秩序維護權,可以身分表態後,予以制止不正當之行為。

「初任校長」由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何福田主任主講,課程重點摘要如下:

一、當你要擔任某一所學校校長之職,首先可循下列方式了解學校狀況:

(一)蒐集學校資料(含內、外部資料),注意資料蒐集永遠不可能齊全的。

(二)運用SWOT分析法深入了解學校-無論是用舉證或單向研擬,均易形成偏頗情形。

(三)運用SWOT矩陣法研擬治校策略-能引用交叉取正為佳,以景美國小王敏順研究為例。

(四)拜訪關鍵人物-與地方重要人士保持良好互動,「相安無事」為原則。

二、走馬上任:

(一)策劃交接典禮:1.集體交接2.單獨交接

(二)準備就任演說:1.思考原則:贏得美好印象、肯定以往成就、避談現在缺失、確信未來發展。2.演說內容:衷心感謝、尊重傳統與樂意傳承、誠求支持、淺談理念。3.時間掌控:就任演說時間應以10~20分鐘為原則。4.預期效果(三得):贏得信任、獲得了解、覺得友善。

(三)聽取單位簡報:出任校長在聽取簡報的過程中或聽完之後,都要謹慎處理,且要沉住氣,先按兵不動,伺機而動,適時可讚揚優質者,而切記勿批評。詢問需要協助事項:1.當下的困難2.長期性困難3.請其提出解決困難的夢想。

(四)慎聽私下建言:依建言的目的、方式、內容等,應做處理並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目的:1.善意提醒2.替人請託3.毛遂自薦4.為己申冤5.出於報復。

三、推動校務:有以下三種方法讓校務運作起來,第一種方法是走在學校行政團隊的前頭,帶著或拖著大家走,第二種方法是走在團隊的旁邊,陪著大家走,第三種方法是走在團隊的後面,推著大家走。

何主任提到,為了推動校務,雖是有人反對,然而,只要有一半以上同意或滿意,就應該要放手去做,惟在推動時,需耐心的與持反對意見者,苦口婆心的溝通,只要讓其安靜,不做正面的反對,也就可以囉。

同時,希望大家能做個高關懷高倡導的有為校長。

四、化解矛盾:存在於學校的矛盾常有傳統與創新的問題,面對傳統可分為:1.面對原有人力2.面對原有制度。所以說天下只有蕭規曹隨的校長,沒有改革創新的校長,因而有「八分傳統,兩分創新」之論。

談到改革是兩面作戰,激進派嫌你改革腳步不夠快,保守派想盡辦法阻擋你改變。

有關面對非正式組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因「情」結合而成、因「理」結合而成、因「利」結合而成、因「害」結合而成。其實非正式組織並不見得都是不好的,應加以了解,充分掌握狀況。

五、最後決定去留,應該用平常心看待。

Ø          另摘記心得嘉言錄希與大家共勉~

一、「偏見與偏聽」兩者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定要謙虛為懷。

二、當校長最怕的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應以眼見、耳聽為真,更何況眼見不全真,耳聽也不一定全真呢?

三、做校長絕不是關起門來做校長的。

四、新上任的校長「人和」是第一要務,能做好人和借人辦事,故所謂的「人事」、「人事」,擺平弄好了人就可以幫你做事,否則校長定會做不完的事。

五、校長的寫照:「大事管不著,小事由不得你不管。」

六、巧妙引用某一公司,以向和尚推銷梳子的故事,道出「在不可能的任務下,創造奇蹟」與打從開始就認為不可能的任務,而逃之夭夭,兩者之間的強烈對照。

七、詳閱書面紀錄與資料,進而深切的了解「人」,才能讓「人」為你做事。

八、新任校長最大的阻力是前任校長,若遇到困難時,先看清楚問題等有能力時再改善,免得先把自己給改掉了;有時要巧妙應用會議進行綜合整全事件,且可產生緩和效果。

九、有錢好辦事,但沒錢也能辦事,才是好校長。若要當好人(或濫好人),那你就不要當校長,否則將臭名滿天下。

十、何主任引用蘇東坡的「題西林壁」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祇緣身在此山中。勉勵大家應具有的修養與雅量,凡事可從不同角度、立場看問題,只要多溝通則可相互體會與諒解。

    最後以書中的背頁所提『想要做校長的人要有-怕熱不要進廚房』的心理準備,既做校長就要有『乘風破浪,航向目標』的膽識,機靈與堅持;卸下校長職務之後就要有『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的修為。

「衝突管理」是國立台北大學江岷欽教授講授,可以說充分顯露口才與風趣,講授的內涵唱作具佳,真是一堂豐盛又美好的學習饗宴。

    學校校長要讓學生家長與教師「信任」,信任表現在傾聽、了解、同理與解決問題。競爭是目標一致,手段不同,而衝突則產生零與和的特質,目標與手段都不同。當合法的目的與手段不能達成時,社會會產生疏離感,現代的領導,校長與學生的關係,就好像新新人瑞與新新人類之關係,過去傳統典範受到挑戰,校長不要像一座攻不進的城,衝突則較不會發生。

一、衝突的來源

(一)、溝通的因素:1.頻率與意願不足2.管道不通(學生的溝通管道已傾向於網路溝通)

(二)、結構的因素1.規模過大:溝通未能及於末梢神經,溝通應務實些。2.幕僚異質性:同質性高的單位較易溝通。3.參與管理:家長會與教師會應藉定自己的角色,認清自己的權限。4.業務單位和幕僚角色的定位與職責要釐清。

二、衝突的層次

(一)、個人內在的衝突:雙趨衝突、雙避衝突、趨避衝突。

(二)、人際的衝突:知覺個性價值態度的差異產生的衝突

(三)、團體間的衝突:因本位主義的造成的衝突

(四)、組織間的衝突:學校之間的競爭產生的衝突

三、衝突的後果

(一)、功能性的衝突:衝突之產生有益的後果。

(二)、反功能性的衝突:衝突之產生不良的後果。

四、衝突的解決

(一)、五種型態:1.競爭:以犧牲他方為代價滿足自己期望的手段。2.適應:犧牲小我成就別人。3.逃避:不關心自己的利益也不在意別人想法。4.合作:透過解決問題的滿足雙方部份的利益的方法。5.妥協:經由彼此的犧牲滿足雙方部份的利益的方法。

(二)、三種結果:1.雙敗式衝突:雙方因逃避而無所得。2.單贏式衝突:又稱零和式(zero-sum)即一方勝而他方輸。3.雙贏式衝突:問題解決之後圓滿結果。

五、衝突的激發:激發組織的衝突使其產生有利的結果。

(一)設立異質團體:集合不同意見背景,教育程度專長的人成為異質團體。

(二)指定扮演黑臉者:對組織提出攻擊或批評。

(三)辯證式質問:對問題解決方案,提出反對意見,不斷辯論這些看法。

(四)形塑批判的文化:鼓勵提出公開辯論與意見的價值和規範

     衝突對於學校組織而言,具有正向與負向的功能,學校領導應暢通溝通的管道,營造開放與支持溫馨的學校文化,遇到各種問題能夠敞開心胸,邀請家長會教師會共同參與解決。衝突的產生,要善於解決,不能任由衝突惡化,造成組織的崩解。學校領導者要看到未來的潮流與趨勢,如同衝浪者等待滔天巨浪,要跨越大浪沖上高峰而不被大海沒頂。

「學校社區運作實務」由臺灣師範大學林振春教授講授

    林教授開宗明義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及不希望學員上課光抄筆記,而忽略用心看、用心聽的重要性,因為學生的眼睛是老師上課的燈塔,師生間需透過心靈的交會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與學的效果。而切記勿讓自己的眼神成為階級的殺手。

    林教授於浪漫的言談間對於教育有著強烈的批判,如學校教育一向沒有做好教育的分享過去的教育是一種晶片植入式的教育、囤積式的教育解放是另一種宰制的開始。說明要把自己的知識塞入別人家的腦袋是較容易的事,但要將別人家口袋中的錢放到自己袋子就難囉!因此,去除資本主義的運作心態,教育才可能會有永續發展。

    貼切的引用武功秘笈,將學習演進的精準氛圍。從『獨孤求敗』、『吸星大法』到『紫霞神功』即學習最高境界,用心看、用心聽。並列舉三種動物來詮釋學習歷程的轉化,如螞蟻般把腦袋瓜當倉庫學習時代已過了,如蜜蜂般將腦袋瓜當工廠的轉化創造,提升到如蜘蛛般多元網路學習時代的來臨。最後希望經營學校成為學習社區、學習校園、學習廁所,使學校一切作為都富有學習的意義,參與便是最好的學習,能以「造景與造人」二方向努力,然後真正創造出牧羊人而非羊。

「校園永續發展」臺灣師範大學張子超教授講授

永續發展的內涵思考課程統整、藉由綠色學校與綠校園改造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及從環境教育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能力培養等三個方向,進行說明。同時以校園環境政策、校園空間建築與環境管理、校園環境教學及生活環保實務等四個面向,闡述永續校園的理念。

永續校園的理念拓展了傳統學校的角色,除了一般教育中心的學校基本功能外,學校還可以在社區文化、生態環境、資訊網絡、產業應用、社區生態旅遊、資源能源轉換示範、與休閒活動等項目,扮演主要的中心,促成永續發展的產業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整合目標。

最後提出綠校園能做什麼?

一、永續經營------經濟效益平衡

二、促進健康------安全、舒適、衛生、人性

三、環境永續------環保、生態

教授充分運用視訊化教學,前後播放風中奇緣、小提琴的力量與西雅圖酋長的一封信等影片,生動有力的詮釋了永續校園的精義,還有提及培養孩子從融入自然環境,關心自然開始。個人對於教授熱愛環境的使命,更加佩服,也讓我為未來教育更充滿了信心。

肆、師徒實習的省思

    師徒學(實)習—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師徒學習」課程是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吳清山教授所設計原創的,

首先吳校長談到師徒學習的體驗、期許與祝福,以及對師徒的期望;其幽默詼諧的談吐,令人感受良深。吳校長提到校長工作的未來挑戰有:

一、面對多元化和民主化的時代,學校領導者(尤其是校長)經營校務理念與手法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想法。

二、校長角色越來越複雜,工作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有充分認識和心理準備。

三、校長工作的挑戰,部分來自於學校內部—同仁和學生的要求,部分來自於學校外部—上級教育行政機關、其他非教育行政機關、社區和家長的要求,這些內

外在要求交互作用在一起,常常會讓校長像一位僕人、救火隊員一樣,有時還

  像土地公或媽祖婆一樣,有求必應。

四、校長工作是一種磨練,亦是一種機會,快樂或痛苦,繫於一念之間。

五、新時代的校長需要耐磨、耐操、 耐煩、 耐用。

六、新時代的校長面對新的挑戰,需要新觀念、新思維、新願景、新行動。

    相見歡課程我向駐校師傅校長誠正國中呂豐謀校長行了拜師禮,很高興為期六週次的師徒學(實)習探索之旅,能夠與師傅校長進行深度與廣度的學習,在師傅校長校長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真誠師徒傳承下,使自己拓展了視野,更增進許多的寶貴經驗。

    駐班師傅戴校長麗緞跟大家「經驗分享」,他說出任校長的第一步就是:「培養感情、凝聚共識、建立團隊」,校園文化非常重要,要像一家人,都是一家人;哪一個處室鬧笑話,就是學校鬧笑話,有什麼事講清楚。要找對的人做對的事,行政人員穩定是學校進步的動力。李校長慶宗要我們記住:權力很容易使人腐化,校長要營造一個敢講話的會議環境,不仿把敢講話的人、不同意見的人當作是伙伴、貼心的人。值得我們深思體會!

    戴校長還特別引用教育局吳局長的一句話:「品質是尊嚴與價值的起點,要別人如何看待你,就看你提出來的品質如何?」來和大家共勉!

    將來我們都要擔任校長,如何扮演好校長的角色,將是很嚴肅的課題,完成儲訓課程,走出教師中心,我們面對的挑戰才要開始,將謹記吳校長清山所說:「機會、快樂、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寬容、體諒、關懷、人生會更美好,凡事莫執著、煩惱自然少。」

肆、長官訓勉的省思

教育部呂木琳次長主講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趨勢,提出現階段的重要教育政策,使我們深刻了解後,對於未來主持學校時,更能掌握目標。

一、各國重視英語教育:受教育的職業訓練,均需具備溝通的工具-英語。

二、終身學習的學習銀行-學習儲值、學分及學位。

三、讓每個班級都要擁有優秀的教師,讓每一位八歲的兒童都能閱讀;十二歲的孩子都使用網路;十八歲的青少年都能進入大學就讀;所有成人都能終身學習(美柯林頓)

四、人才培育願景是提升生活品質與品味。

五、延攬人才的公式是  能力=(知識+技能)的「態度」次方。

六、建立願景,掌握目標;時時為學生,處處為老師。

台北市教育的大家長—吳局長清基特別親臨中心,針對教育發展願景與大家訓勉,局長勉勵大家放空自己,盡量謙卑,要像海綿一樣擠乾後,再拼命吸收,並特別引用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ㄧ書,認為一個好校長要建立共同遠景,有好的目標,追求共同遠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與改善心智模式;價值領導比工具領導更重要,人性化的領導不是口號、校長人性化的關懷,手心向下幫助別人、協助別人;一個校長把學校辦得好,未必是他能力好,而是團隊合作值得學習。

    吳局長說:「好的做決定者,必定是一個好的行政者」,一個領導者要的是智慧,要多看一些書。「倒洗澡水連孩子都一起到掉」的故事,值得我們今後從事教育行政工作時深思。特將吳局長勉勵夥伴的精義,彙整如后:

一、謙遜與專業堅持,能「打動你的心」才是價值。放手去追夢?

二、部屬對長官謙虛是本分;對部屬謙虛是高貴;對同儕謙虛是安全。

三、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誠;對事以真。

四、面向陽光,把陰影拋向背後。

五、觀念上追求卓越,過程中追求績效,方法上追求科技;創新就是為改善而改善。

六、待人要尊貴以禮,賓至如歸。

七、下結論要訣,一點共識,二點結論,三點今後努力的方向;或為道賀、或為肯定、或為共勉;得到的啟示與看法

八、不要只有抓住麥克風的權利,而沒有麥克風的能力。

    吳局長從行政理念為題導入精緻教育的優質教育,深入淺出的闡述,以及近來紛紛擾擾有關公佈組距的問題,他仍然本著沉著冷靜的態度,有條不紊面對問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局長對教育充滿了信心,也看到我們教育的未來。

伍、結語

    誠如中心長官所言:「進入寶山,絕不能空手下山。」八週儲訓課程,讓我們十五位夥伴,無論在領導哲學的深探與核心教育理念的建構,以及理論與實務課程的融合,使我們獲得「養、樂、多」的學習成長,更猶如蝴蝶般的蛻變,相信大家定會珍惜這份相互勉勵扶持的學習歷程,也將銘記許多長官師傅校長們的期許與勉勵,而且一定會當個有為有守的好校長。謝謝大家!

 

 

 

 

 

 

 

 

 

 

 

 



shaiw@mail.sjjh.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