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

 

首頁 
認識我 
教育理念 
週主題報告 
師徒實習 
校務發展計劃 
總省思 
心靈點滴 
連絡 
第二週第三週第四週第五週第六週第七週

 的教育理念                  09 吳順來

壹、前言

    教育是一項持續性和長久性的工作,必須有明確的方向和積極的作為,才能提升品質與永續發展。學校教育必須因應時代的趨勢與變革,充分掌握社會脈動及變遷,建構良好的新世紀教育新思維與作為,以彰顯教育的效果。

    教育的本質在提供人類更有利的潛能開展,更好的行為改變,更多的自我實現的機會。希望任何一個學生進入學校中都能「受教」,且每位學生的差異都能被充分瞭解與受到應有的照顧,學校的課程設計能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科知識」、與「生活實用」等三個向度來思考。從身心發展的角度言,在認知發展、社會發展、與身體發展等,不同年齡的學生其發展進度與發展主題都不相同,而且即使相同的年齡,其內外在的身心發展進度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所謂基本知識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學會」的知識,「學多久」都沒關係;加廣知識是學生對基本知識相當瞭解後,再試著加廣範圍的知識;而如果加廣知識也十分熟悉後,在朝向深度的知識發展。而在「生活實用」方面,課程規劃應全面關照到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並能夠在生活中「實用」,使能夠增加、改變、強化學生個方面的生活實用能力,亦即回歸生活體驗的學習。以真正落實追求教育品質績效的過程,秉持三個教育規準的原則:合乎認知性、合乎價值性、合乎自願性,共同發展三大願景,第一、每位學生均能具備生活之基本知能習慣、熱愛自我、尊重他人----生命教育,第二、每一種教育活動,應完全學習並兼顧德、智、體、群、美育----完全學習,第三、讓每位學生在學習環境中,確立多元的人生價值,充分實現自我,成就和諧社會----全人發展。並且學校能積極運用行政系統組織(包括教師會與家長會),發揮學校行政團隊,組織強化教師專業創新教學、結合家長與社會各項資源,凝聚彼此的教育共識與力量,建構優質、效能的學校文化,以實現帶好每一位孩子教育目標。

貳、教育理念

   「教育本質」是教育實施的核心,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培育健全人格,讓個體生活更有意義、生命更有價值是教育推動者的首要課題。茲將個人教育理念分述於下:

一、一切的活動皆以教育為依歸

學校不論是教學與各項行政措施,皆以教育原理和原則為考量,亦即要合於認知性的「求真」,合於價值性的「求善」,合於自願性的「求美」。

二、學校是個有機體                                                    
    運用學習型組織,以專業理念建構共同願景,追求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展開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進而透過知識管理,建立教導型組織之運作,增進學校效能

三、教育是整體的、全人的、生活的

教育內容分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施教的場所不論是在家庭、學校或社會,其原理原則都是一致的,要將其所學得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中,從「做中學」培養基本生活能力、帶得走的能力,並培養其學習的興趣,建立良好的讀書風氣,以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四、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我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資質和能力,希望提供每位學生適性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興趣、專長及性向(而不是投射父母的願望要學生去實現),鼓勵孩子參與各項活動及競賽,獲得多樣生活經驗。藉多方接觸助其發現並發展興趣及專長,重視自我成長與進步。依其興趣性向引導選擇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對每一個學生都有積極的期望,我深信每個孩子都是匹千里馬,只要教師能慧眼識英雄,挖掘孩子的亮(優)點,相信個個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與獲得最大的成就!

五、教育的根本是品德

確信「品德第一,學問次之」德育乃五育之首,重視日常生活教育,為人處事與端正品行為第一要求。國中階段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期望每位學生能具備獨立思考及判斷是非的能力,進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六、教育的靈魂是教師

『教育無他,唯有愛與榜樣而已』。愛是教師教學的原動力,榜樣是教育別人之前先教育自己,並能身體力行,強調經師、人師兼顧,學校提供良好支援的環境,在教師專業自主前提下,建立合夥關係,參與政策建言與釐定,以改善學校文化,型塑共同願景。

七、家長是教育合夥人

尊重家長教育參與權,引導家長正向多元參與,提供人力及相關資源,包含充分社會資源,並讓家長了解如何支援學校活動與協助學生的發展,建立家長與學校間良好的夥伴關係。

八、教育的搖籃是學校

    校是師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校應精心設計、整體規劃,營造一個安全、溫馨、和諧、適性的優質學習環境,使每一學生都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與有效的學習,而成為卓越、績效、創新、精緻的優質學校。

叁、結語

    教育發展以「教育本質」為基礎,教育本質以「學生」為主體,任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都是在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當已經具備「形而上」的理念層次時,更不能忽視「形而下」的實踐層次。「國者人之基;人者心之器。」心是教育發展的原動力,是教育的活水源頭,只要「用心」、不斷「創新」,以「愛心」、「耐心」時時勤加灌溉耕耘,教育必有豐碩的成果。

劉真先生說:『很多機關和學校往往由於前一位負責的人自己怕麻煩,便會留給以後負責的人更多的麻煩;一時的因陃就簡,可能變成以後的因小失大。』又    西哲斯普朗格云:『教育乃是價值的不斷創造,以止於至善的歷程』,主要在於成就一個有尊嚴、有信心,能自我實現的社會人。

 

 

 

 

 



shaiw@mail.sjjh.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