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政領導 09 吳順來
壹、前言
因應時代潮流與社會的變遷,自83.9月行政院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於85.12月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開啟了我國教育改革列車,再者師資培育法、教師法、教育基本法公佈實施,以及國民教育法修訂施行等,又87.9月完成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並於九十學年度起實施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開創了我國一個新的教育里程碑,但相對的也造成學校經營與領導,相當程度的影響與衝擊,不諱言的,因此形成學校行政領導的「困境」。如何了解所謂的「困境」問題內涵以及形成之背景因素,掌握問題核心,並運用有效的領導方法,對於學校的人、事、財、物等資源作最妥善而適當的營運(陳木金,民91.學校領導研究)。且能確實面對組織變格的壓力與抗力,借力使力擅用轉型領導、整合與趨勢領導,相信必能突破困境,尋找出路,建構一所行政團隊能用心,教師團隊有愛心,家長團隊能關心,學生團隊有熱心的優質學校。
貳、困境形成之背景
學校組織困境的形成,其主要的背景因素,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學校教師會的成立
依據「教師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各級學校教師可以籌組「學校教師會」的組織;教師會在學校組織中,扮演「學校行政制衡者」的角色,教師會依法令規定具有維護教師專業尊嚴及專業自主權;可與學校協議教師聘約;並代表參與教師聘任、申訴及其他與教師有關之法定組織的基本權利。教師會成立之後,學校行政運作上,必須重視與教師組織間之溝通協調與互動關係。
二、教師評審委員會的設置
各校依據「教師法」第十一條所設置之「教師評審委員會」,改變學校的人事制度及其運作方式,特別是學校教師聘任之審核權已轉移至以教師成員為主的「教師評審委員會」,形成了教師對學校行政的實質監督及制衡力量。
三、家長會功能的強化
隨著校園民主化的步調,學校家長會也表現出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態勢。而跨校性質的家長會組織也紛紛出現(如家長協會及家長聯合會等),並已逐漸形成對學校教育監督的影響力,是學校行政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由近來對於教育選擇權與參與權立法的紛紛擾擾,可見一般。
四、學校組織鬆散結合的特性
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具有相當程度的鬆散結合(loosely
coupled)特性,教師與行政人員較難在正式組織的權力運作系統下,獲得共識及採取一致的行動。特別是教師擁有高度的教學專業自主權;因此,學校組織的任何改革,均須採取緩慢漸進的策略,學校組織的領導者也必須具有高度的耐心及包容力(張明輝,民85a:5)。一般而言,一個系統必須具有自我規範與自我調適的功能,其中包括回饋與修正的機制。學校的教育活動,缺乏明確的成就標準,也無有效的回饋與修正機制。也由於系統結構的鬆散,造成學校教育的發展受到了許多限制。
學校組織已形成學校行政部門、教師會及家長會三足鼎立的型態(張明輝,民86a:7-9)。學校組織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包括校長的領導、學校事務的決定及學校行政的運作程序等,均面臨新的挑戰;學校應如何有效因應,才能發揮學校整體組織效能,進而提升教育品質,更是學校行政領導的重要課題。
叁、突破困境的策略
一、型塑共同願景
所謂「願景」(vision),即我們憧憬或希望的未來圖像,其中包含目標、價值和任務。雖然願景只是我們對未來的展望和期許,卻是行動的方向和力量,因此建立共同願景成為學校組織行動的指引,以引導學校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二、加強組織學習
教師係維持學校教育品質的第一線關鍵人員,教師素質的提升自然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高。因此,學校除應鼓勵教師不斷學習與自我精進外,更應經常性舉辦各項教學研討、專題研究等在職進修活動,以提供教學系統人員持續改進的機會,鼓勵教師進修建立學習型組織。
此外,學校行政運作也必須改變既有的行政運作模式及處理事務的既定心智模式;另一方面,加強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保持良好的互動,並以團隊學習的方式,加以整合並建構成學習型組織,以提升教育品質。
學校應加強組織中的學習,透過學校內部的進修活動,協助同仁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增進專業精熟的水準,調整偏狹不當的思考型式,進而強化理論研究與轉化的能力。使學校不但成為一個教育專業社群,也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
三、發揮整合領導的功能
整合領導(connective
lead-ship)強調目前的組織間的相互關係日益密切,卻須經常面對「相依性」(interdependent)和「分立性」(diversity)兩種衝突的力量之影響。而領導者必須整合此兩種背道而馳的力量,使組織成員間既能彼此相依又能維持個別的獨立自主性。(Lipman-Blumen,
1996)
能整合學校行政系統和教學系統間的相依性及分立性,使雙方能相互配合達成學校教育目標,自然可維持良好的教育品質。
四、學校組織再造
學校再造的重點,在於學校組織結構與運作方式的調整和重建。具體而言,學校再造應著眼於核心技術的改良、專業工作條件的改善、以及學校教育權力的合理分配。不過,從系統結構的觀點來看,應特別強調系統功能的發揮,因此必須透過組織結構的調整,提昇學校的自省能力,並建立「回饋」與「修正」的適當機制,以突破系統結構鬆散的困境。
五、堅持教育理想
當社會政經活動對學校教育有負面的不利影響時,學校行政領導突破困境的最佳策略是堅持教育理想。因此,首先確立教育的本質,以人性為基礎、以人文為內容、以人格為目標、以人生為目的,致力培養青少年健康的生活、紮實的學力基礎、正確的學習態度、有效的學習方法、民主法治的素養、以及文化和鄉土的關懷,期能成為卓越的全人教育。
六、發展學校特色
在教育改革的聲浪中,發展學校特色可以激發學校教育同仁的創意,也可以強化學校教育同仁對學校的承諾,更可以藉此塑建全校的共同願景,故從學校組織經營的角度來看,發展學校特色乃是學校組織發展的最佳策略,也是學校行政領導的有效手段。因此,致力學校特色的發展,應有助於提昇學校教育的活力。
學校特色的發展應特別強調「用心」與「創意」,而非教育形式的「標新立異」。因此,在發展學校特色時,除強調獨特與品質外,必須符合教育目標與社會正義,且能發揮學校教育的效能。
肆、結語
因應學校組織的變革,為維持並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包括學校校長、教師、家長等學校組織的相關人員,均須重新調整其角色,重視教育消費權,以學生需求為學校教育的導向。
然而,學校行政領導更需充分掌握與運用學習型組織,以專業理念建構共同願景,追求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展開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並發揮整合領導的功能,適切的調整組織結構,秉持專業堅持,以教育本質為依歸之教育理想,發展學校特色,自然而然能夠突破所有困境,建構優質、卓越、創新、精緻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