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週

 

首頁 
認識我 
教育理念 
週主題報告 
師徒實習 
校務發展計劃 
總省思 
心靈點滴 
連絡 
第二週第三週第四週第五週第六週第七週

 校長的課程領導                       93a09 吳順來                          

壹、前言

自從九年一貫課程推出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成為各校必要的工作,也是負責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的專業責任。而校長角色的扮演也跟著轉變成為學校課程的領導者、催生者,以求「在教育的團體情境裡,借影響力來引導教育工作在課程實務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去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游家政,2002)

貳、我的課程哲學?

課程的意義與內涵,隨著時代背景與不同的理論觀點,如實踐課程觀、過程課程觀、現象課程觀或後現代課程觀等,有不同釋意與說法,而個人就課程理論的粗淺了解,歸納課程為:

一、有意義的:強調課程在主動建構意義,使學習者能由學習當中發現目的。

二、有機體的:強調課程需經由人的不斷的創造、精進與活化成為永續的文化。

三、無障礙的:強調無論是正式的、非正式的或潛在的,課程在有形與無形中均
          有其一定的影響效果。

四、多元性的:強調課程在提供每個人各種不同的面向及多元類型智慧的適切成
          長。

五、反思性的:強調課程在於培養學習者反省的技能與態度,使其能夠批判性
          的、創造性的及正面的思考。

六、科技性的:強調課程在於培養學習者能運用科技能力,進行探索學習。

七、國際觀的:強調能使學習者拓展視野,並覺察全球性相互依賴的重要性。

八、真善美的:以終為始,引人為真、為美,而止於至善的教育理想目標。

叁、課程領導內涵

課程領導(curriculum leadership)係指在課程發展過程中,對於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鑑提供支持與引導、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所以,課程領導的主要內涵可以歸納為下列六方面:1.設定課程目標與計畫;2.管理與發展學校教育方案;3.視察和輔導教學改進;4.發展教師專業能力;5.評量學生學習結果;6.塑造課程發展文化。是故,課程領導係以行政的力量和資源來支援課程的革新和教學的改進,它可以說是同時包括課程、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學校文化等層面。(吳清山、林天祐,民89)。

肆、引領教師成為課程領導者的途徑

一、規劃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

(一)鼓勵教師形成教育專業社群,進行同儕合作專業成長

1.由個別教師到小型團隊:由學校裡幾個有理想,有能力的老師。首先支持他們個別的研究,到有初步成果時,可以協助其整合為一個研究小組。亦可由個別教師去吸納理念相近,感情融洽的夥伴,共組為一小型的研發團隊,進行討論、分享和回饋的機制。

2.從單一主題到系列議題:課程研發從主題之選擇,定義之界定,資料之蒐集彙整、分析、研判,研究結果之呈現、報導、發表,均有其程序與專業。由單一主題的研究成果,可以將之技術轉移,減少試探摸索之成本。並且可逐步擴大研究之範圍,分別設立小組分工合作。形成研究人員與探討議題,均展現由點而面的擴大效應,最後引導進行行動研究,帶動教師專業成長。

二、建構群組夥伴關係,彼此攜手合作求取雙贏。

    正如『全是贏家的學校』一書所言:美國的學校教師是寂寞的。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大多是教室裡的國王。久而久之,孤立在自己的王國,不知學術天地之遼闊。若能與同級或跨級學校,建立夥伴關係。一則可以資源共享,亦可使校內教師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與夥伴學校同領域之教師相互切磋,形成教育知識交流的平台,使教育夥伴彼此成長與營造雙贏。

三、推動適切的、合宜的課程評鑑制度,以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Nevo(1995)即指出回饋如果想有助於改進,它必須是隨時的,在課程發展的規劃、設計、實施及成果評鑑各階段,均應實施適當的評鑑活動。學校可以嘗試引用CIPP模式進行課程評鑑,以協助教師成長。

四、建立完善支援系統,全力協助教師課程發展之推動

首先充實各項教學軟硬體設備,規劃設置教學資源中心,並建置全校性的教學資源網路,運用知識管理,建立個人教學檔案增進教師發揮活絡、創意教學的機制。

同時,可以運用課發會,做為課程集體領導的發動機。透過建立組識與任務分工,將全校教師納入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的運轉,以幫助教師課程之推展。

伍、促成學校課程發展的量化指標

一、每個學期一次向家長說明教學計畫課程進度與評量方式。

二、每個學期二次進行讀書會成長團體分享討論。

三、每個學期進行一次課程銜接與統整的會議。

四、每次段考或相關測驗完後,能進行評量指標的分析與檢討。

五、將九年一貫課程的六大議題融入班會,每學期選定二個議題,以開放式班會模式進行分組報告、提問、討論。

六、每個學期進行二個班級個案或教學經驗分享。

七、每個學期運用知識管理,建立個人教學檔案乙冊,積極推動創新教學。

八、每週能安排二至三小時提供學生課後疑難詢問及相關補救教學。

九、教師能善用教材資源及每二週至少運用一次資訊融入教學。

十、教師每學年能參加校內外舉辦之專業知能進修達十八小時。

陸、結語

校長是首席教師,領導學校教育發展,必須不斷自我進修、尋求改進、發揮理想,能與時併進的接受新的挑戰、新的問題、新的質疑,在領導課程發展時,能掌握正確方向,引領教師齊心耕耘,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優質學校課程。

  校長在整個學校課程領導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教師則居於核心者的地位,所以校長與教師的良性互動,應該是課程領導成效的關鍵所在。因此,課程領導的有效實施,必須築基於學校的組織和管理的革新,以及塑造革新的文化和專業成長社群的基礎之上,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林明地,民89;高新建,民87;單文經校閱,民89)

 



shaiw@mail.sjjh.tp.edu.tw